资讯
(资料图片)
论坛精选 | 一间30平方的听音室声学处理实践,顺便聊聊听音室声学处理 低烧玩器材,中烧玩玄学,高烧玩环境和电。虽然说这话有点调侃的味道,但实际也差不多(本贴就不聊电了)。一套音响系统是需要跟环境相互作用的,一套好的音响器材如果放在一间声学特性差的房间里,声音一样惨不忍睹。反过来,一套普普通通的器材放到合适的、声学处理良好的环境中,声音也能非常漂亮。 自己也一直想拥有一间梦幻的听音室,不过一直没能如愿。最近自己把办公室搬到了都江堰,重新租了一套房,终于有间近30平方的房间可以折腾了,哈哈。下面是自己初步声处理完成的听音室,具有三个特点,一是声音好(还不算绝对,已经下单买了一支测试用的麦,测试后再最后调整),二是花钱少(如果不算家俱类的,大约就3000多吧),三是难看(充分利用各种废旧物品的结果,哈哈)。 抽空写点过程和心得体会,聊聊房间的声学处理,希望能供大家参考! 我原来在成都的听音室是这样的,面积仅有不到20平方(17平方这样),而且自己当时完全没有经验,因此搞得巨难看(上传视频经常被嘲笑是儿童房)。但其实它的声学参数还不错,房间混响在200-4000Hz在300ms左右,125Hz也只有400ms,房间频响在60Hz以上可以达到+/-5db的水平。拿它来录音,调试NS15和16及功放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。 不过,它的问题也很明显,一是太小了,还达不到NS17最低的推荐值(NS17的低频下潜到40Hz,需要一间至少20平方的房间,要30平方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声音表现)。因此,自己都没办法在那间听音室享受自己最好的作品(目前是NS17)的表现,不爽! 把家搬到都江堰(养老圣地,国内最长寿的地方之一,准备活到99,哈哈)后,自己花了很长时间专门找了一套合适的房。终于在近期租到了(超便宜,小地方就是好),房子的户型图如下(尺寸不管它),其中客厅有4.3*6.4*2.7米,面积差不多30平方。于是开始折腾之旅,搞房间声学处理,由于是租的,好看自然放在次要地位,能便宜咱绝不用贵的。不过,由于自己没有搞过房间声学处理,都是近期现学现卖的,也可能是错的。欢迎大家提意见和建议,说得对俺一定虚心接受。喷喷也没关系,反正,你喷的又不是俺家,更不是俺产品,哈哈。 房间是这样的,相当理想的房间了(虽然能再大点,比如宽度加到5米就完美了,后面会讲为什么)。空房间是没法听的,我到处拍了拍手,吼了两嗓子,声音完全混在了一起。大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简单测测自己房间的声学特性,如果说话清晰,拍手基本上听不到什么残响(当然不能跟室外一样,必须要有一点),那声学效果一般也过得去了。 首要问题是把未来会产生共振出声的东西去了,也就是上图中灯具上的玻璃管子,它要共振会发出高频声的。但自己都没想到最后还是有幺蛾子,后面再说。其次就是装窗帘,这是个非常好的高频吸收材料。不过,媳妇儿为了省钱选择了很薄的,把我气得够呛。后面把另一间屋的移过来,弄成双层,这样效果好很多(窗帘越厚,对中频吸音效果越好,单层薄的只能吸高频),双层当然更好了。 另一个是纸箱,自己以前做耳机生意剩下来了许多,里面全是耳机的包装材料,也就拿它废物利用了(都是钱啊),它吸收中低频的效果相当出色。于是这些天我一直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,一段时间搬进来,过两天又搬出去。推荐大家把自己平时买东西的纸箱都留住,在里面填上衣服啥的,放房间角落,吸低频的效果好还不用花钱(声学处理时低频陷阱是很昂贵的)。 忘记说声学处理的基础理论了,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,就现学现卖一下。室内声学处理手段无非是两种,一是吸音,一是扩散。目标都很简单,让室内声学指标,也就是房间混响时间RT60(即声音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)达到理想值,并且房间频响达到要求(这个我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,只能自己凭感觉来了)。自己查了一些室内声学的处理文章,国际声学协会(好像是叫这个名字,亦或是工程师协会)推荐的房间混响RT60的时间值如下图。自己房间体积大约在2650立方英尺这样(1英尺为0.3048米),按图混响时间为270ms为佳。这个值是针对200-4000Hz这个范围的,其它频率的自己下面会讲: 不过,这个协会针对的是家庭影院的。他们的推荐也是给影院用的,要小于适合听音乐的房间。一般小型声学房间推荐值在0.3-0.5秒这样,不过超过0.4s后会有稍吵的感觉,低过0.2s则会有过干的感觉。所以,自己希望的目标值在200-4000Hz这个范围在300-400ms应该会比较理想。标准给的推荐值在125Hz处可以比200Hz高1.5倍,大约在500-600ms这样。其它频点自己则没有查到,近期认识了一位声学处理专家,他推荐在60Hz在700ms,50Hz在725ms这样,频率再低就超过REW软件的测试范围了。 房间处理的难题是中低频的处理,中高频相对容易多了,布艺沙发、窗帘、地毯等都能吸中高频,实在不行,上聚酯纤维板,它对中高频吸音效果非常出色,但低频不行,0.8cm厚的才有一点点。吸音板更好一些,不过它也比较贵。而吸收低频的处理手段,除了低频陷阱,我就没有查到有其它的了。不过低频陷阱死贵,经济实用的办法才是俺们的最爱。后面会讲到些,比如纸箱塞满东西这种。不过,吸到理想值就别想了,我感觉能接近就不错了。 专门测房间声学用的是一种几边都有全频扬声器一个球状音箱,可以向四周发现均匀的声音,不过,我就只用自己的音箱做为发声器件了,因此测试结果可能只有皇帝位准确些,其它地方只能参考了。另外就是一只自带USB声卡和校正的麦克风,这个不贵,不到1000元,推荐玩音箱的兄弟都买一支,它要比什么线材之类的有用多了。另外就是软件,当然,就是著名的REW啦,免费的。至于怎么安装和使用之类的,网上有教学,就别来找俺了。我也不会,正准备学呢。 So,我准备把房间的200-4000Hz混响设定在0.3-0.4这样,125在0.5-0.6这样,60Hz争取做到700ms,多点也行。 另一个重要的就是房间频率响应曲线,这个没有标准,不过,俺有经验,调耳机时的参考标准(跨过行的好处),低频比1000Hz处突出6db左右和自己在好的室内听到的非常接近,因此暂时就设定在50Hz比1000Hz处增加6db水平。 我买了一些薄的这种盖子贴天花板上,发现不行,中高频吸得太厉害,又取下来了。我还是准备上装鸡蛋的包装,难看就难看了,放侧面和后面。把侧面的移到天花板上去。 正准备买它一百块,反正便宜,加一起才几十元。现在的问题跟下面一样,怎么固定呢? 前期干的活。装窗帘,辅地毯加堆纸箱子三件套上(当然还是布艺沙发)。窗帘媳妇为了省钱买了薄的,然后我后面把另一间屋的也拿了过来,装成双层,效果比厚的单层更好,也省钱。地毯买的厚的毛毯,便宜货,2块2*3米的加2块1.6*0.6米的才不到500元,缺点是味道奇大,我准备哪天天晴拿来洗洗晾干再用。纸箱子上面也讲了,一开始堆墙解,结果群里有人说走廊那里对声音影响大,于是就堆走廊口了。缺点是每晚都要移来移去,而且巨难看。 当然,如果只这样,肯定是要玩完的。专业设备要上才行,于是买了四块0.6*1.2*0.07米的扩散板,两块放音箱背后,两块放侧墙第一反射点。现在看来,第一反射点应该是装吸音板才对。后面考虑拆掉重新装,要么是天花板上,要么是音箱后面。 吸音板自然是要的,共买了四块1.7*0.6*0.07米的放侧墙和音箱后面,两块0.6*0.5*0.07的放侧面扩散板上。一通折腾下来,感觉基本上能听了。于是请朋友过来测试房间参数,咱们也要理论指导实践是不。 初始处理后的混响时间和房间频响还是只能说是“惨不忍睹”,低频少了一大块,中频混成一团,高频还成(废话,最容易搞的就是它)。如下: 初部处理后的混响时间,只测到1000Hz,没法看。低频混响多得要死,有1.4秒了。中频段多不说,还大坑。 忘记了两个事了,一个是麦,这个货不贵,建议大家买一只,拿来测房间用。房间搞好比升级什么硬件都管用。 另一个重要的道具忘记了,就是这个书柜,不带玻璃柜门的。搬到听音室后,声音瞬间安定了不少。为什么要放这里呢,请看上面,俺放了一堆的CD那里。那里的吊顶里面龙骨没有固定好,结果低频一出来,就会滋滋的响,烦死人。找到原因后,自己把灯拆开来,在里面塞了很多的吸音海绵,没毛用。后面又用CD顶着(花费CD共200张,全是进口的正版,至少1万多),还塞了一套小人书进去,48本的三国演义,才算勉强解决了问题。虽然也还有,但轻微多了。装修的师傅没固定好,后面整死人。 多年之后,拆房时发出这个,估计房东能挣不少钱了(幸好是D版的,要是正版的,现在一套就要1万多): 中间通过仿真软件调音箱的摆位,把房间参数输进去,俺动了动小手,就搞定了,真方便。 按照最优化后的设置调整了摆位,虽然没比自己用听感摆的差很远,但心里踏实多了。关键是,后面听音过程中发现,声场和定位真的非常棒!要用听感来慢慢调,肯定要麻烦一万倍。 最终通过摆位后的音箱在皇帝位(其实也不算,延长线太短了)测得的初步调整后的房间混响如图: 中期的处理。初步处理和调整后的房间混响似乎问题不大,除了120Hz以下混响时间猛增外,比我预期值多了近一倍的混响(50Hz有超过1.2秒了,当时还不知道,是后面学习的结果)。125Hz处的混响时间在600ms,超过200Hz后混响就稳定到了400ms这样。高频的混响也在300ms左右。 但房间频响的问题却很多。主要是在低频段,40Hz比正常值少了10db左右,80Hz又突起5db出来,然后120Hz又一个超过5db的凹坑,200Hz起码又突出了5db以上,350Hz又一个5db坑。总之,还是不行。 于是开始找原因,群里有人认为走廊那里是罪魁祸首,我也认为是。于是到材料市场上买了一块1.6cm的板按尺寸加工了下,装上了门把手,把那里给堵上了。居然还不算难看,就是每次移动都很麻烦。 声音改善很明显,不过不是在低频,而是在中频段。感觉人声要清晰和干净了,声染也小了。我猜是200Hz和350Hz那里突起和坑没有了。于是算了下尺寸,200Hz为1.72米,350hz为0.99米,刚好是走廊的尺寸。很显然,房间频响在相应频段突起和坑就是走廊带来的。当然,低频也好了一点(那么大一块板,吸低频的利器啊),但还是不足。 赶紧又算了一下,40Hz刚好对应8.6米,而我的房间宽度是4.3米。原因一下子就找到了,驻波导致40Hz和80Hz和120Hz有问题。于是继续在墙边堆箱子,希望把这个尺寸打乱掉。 一次极度失败的尝试。感觉天花板是个事,因此自己就开始动心思想在天花板上动点手脚。不过昂贵的扩散板或吸音绵之类的没看上,俺看上这个了。 感觉它应该可以扩散中高频吧,毕竟是圆的呢,前面还可以加上钮啥的。然后我就买了一些,到手后急不可耐的贴上了天花板上去。 当然,这张是过程图,实际肯定不止贴这么多,差不多贴了两个半圈,用小的贴上面,用大的贴边上。贴上后,刚好那天蚂蚁博士要过来,就顺便开了声试了试。 结果不出意外的话,是一定要出意外的。中频马上凹下去一片,人声变得干巴巴的了。当然,一开始还没有往上面想,以为是哪里出了问题。直到第二天我搬梯子上去用手一摸,马上发现问题了。这玩意吸中频,而且是狂吸那种,一只可能没啥,一堆的话,结果就呵呵了。赶紧取了下来,然后感觉就回来了。 总之,现在咱窗台上就放了这么一堆(更多的在外面窗台上),谁要的话,可以找咱,免费送,你出个邮费就行。 俺不由得想得某些小白总是凭想当然推测出一些结果,还科学呢。这玩意按科学来说,明明应该可以扩散中高频的啊。幸好不贵,看来钱不能省啊。 150万会员共同关注的BBS社区;发烧音响、家庭影院、电视投影、二手交易……